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朱永新:未来学校的曙光

2016-08-12 中国教育学会
朱永新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教育历史上,教育的变革总是伴随着生产方式和技术革命而进行的。在相当长的时期,人类是没有学校的。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传授经验和信仰。农业革命和文字出现后,产生了最初的学校,有专门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现代学校制度和义务教育体系诞生了。当我们进入信息社会,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学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个人认为,新的学校形态已经呼之欲出,我们已经站在了这个跨时代的大变局的门口。眺望未来的学校,我认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社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社区里,处处都是教室,时时都能学习。互联网技术已经为打破这样的格局提供了可能性。在不远的将来,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不必要每天按时去学校,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图书馆、学习室等,通过网络学习、团队学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在这样的学习中心,学生完全能够做到一人一张课表,而且随时调节学习内容,没必要在不同教室之间行走。


人们不必按部就班地学习各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可能不再需要专家、学者为他们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完成最基础的知识建构后,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建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在这样的学习和建构中,课程、学分、学历、学校等都不是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构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


这样,传统的学校被以学习为中心的社区所取代。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真正地变为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习中心的主旋律。传统的教师则变为成长伙伴或助教。传统的教室变为学习室,是学生互相交流切磋的场所,从而把传统学校按照统一标准教学和评价的模式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这样的教育社区,其实已经不是所谓的现代学校概念了,而是进入了后学校时代,或者说是学习中心的时代。


第二,建立国家教育标准和国家教育资源库。越是自由的学习、定制的学习、个性的学习,越是真正高效优质的学习中心,越需要国家力量的整合。教育是文化的选编,教育虽然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学习的内容总要有一定的规范,不能不体现国家的意志,不能不传授核心的价值体系。所以,必须建立国家教育标准。同时,只有依靠国家的力量,把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相对集中,再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传播,才能够取得效益最大化的效果。如此,国家教育资源库就显得非常重要。


应该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建立由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认真审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资源。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把经过严格挑选的世界上最新、最好、最热的课程源源不断地引入我国。同时,要整合国内多年积累的各种优秀教育资源,把大中小学的网络教育资源和精品课程通过国家教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把死资源变成活资源,把静态的课程变成动态的课程。借鉴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虚拟现实等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仅有在线视频,同时应该有网页插入式测试、即时反馈、学生分级的问答、在线实验室、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讨论等。


第三,建立适应互联网教育的评价考试制度。无论学校怎么变化,考试与评价总是有存在的理由,特别是帮助学习者自己了解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体系,更是有着特别的作用。目前,我们的考试与评价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的互联网教育。未来的评价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大数据的方式自动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在中期的学习测试中,可以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进行测评和分析,找出原因,跟进指导;在后期的用人评价中,不要任何学校的文凭,只需要在某些大学选修的课程证书、某些机构颁发的能力证书就能实现就业。未来的中小学生,也可以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框架下,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他们的课程,最后完成他们的学业。也就是说未来的学生也许不再需要一张文凭,而是需要为其提供基于学习过程与能力的认证。


有人曾经问我:“理想的未来学校究竟何时能够到来?”我的回答是:“这将取决于我们的努力。”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学校体系仍然会存在,但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已经来到地平线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学校的曙光。让我们张开双臂,拥抱未来!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学刊》2016年第2期卷首语)



教育使命

点滴随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